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中国当代医药》 > 2017年第23期
编号:13091029
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和母体因素的相关性分析(2)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7年10月8日 《中国当代医药》 2017年第23期
     1.2方法

    早产儿出生后4~6周或矫正胎龄32周龄时进行ROP检测[4]。在检测前1 h开始进水进食。在检测前30~40 min给予早产儿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,每隔5~10 min 1次,共计3次进行散瞳[5]。完成后3~5 min给予泪囊区压迫,待早产儿瞳孔充分散大后[6],使用RetcamⅡ数字化广角视网膜照相机进行检测[7]。对诊断为ROP的早产儿应进行双项确诊,即使用巩膜顶压器以及间接检眼镜再次检测[8]。

    1.3疗效判断标准及观察指标

    观察并记录所有早产儿的眼底筛查结果以及早产儿本身出生体重、胎数、孕龄以及吸氧天数等情况[9]。记录母体相关情况:宫内窘迫、宫内感染、胎盘异常、胎膜早破、羊水异常、脐带绕颈和脱垂、吸氧情况、妊娠期高血压、妊娠期糖尿病、降压药使用、安保针使用、降糖药使用、硫酸镁使用、眼底情况等[10]。

    1.4统计方法

    采用SPSS 21.0软件分析相关数据,计量资料用x±s表示,采用t检验,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,采用χ2检验,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;ROP与母亲年龄、早产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,以P<0.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。

    2结果

    2.1 ROP与早产儿因素的相关性

    其中出生体重1500~<2000 g时、孕龄32~36周时以及单胎时ROP发生率高 ......
上一页1 2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,全文长 5131 字符